2017年6月,迎着似火的骄阳,怀着急迫的心情,我们踏上了追寻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的采访之旅。这是一次充满感动、直击心灵的采访之旅,也是一次十分宝贵、值得珍藏的人生经历。
斯人已逝,魅力永存。我们要追寻的,是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
为什么黄大年能够对18年的英伦生活那样洒脱地放弃,“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什么他能够在回国7年中,像陀螺一样旋转,像熔岩一样喷涌?为什么他能够对每一名学生都精心雕琢,反复教导学生“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
答案在一次次采访中逐渐变得清晰,泪水也在一次次感动中模糊了双眼。
爱有许多种,大爱最令人动容。
“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在采访施一公时,这位科学家数度哽咽。
一个个故事、一段段过往,我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撞击。我们强烈感受到,黄大年心中的一切爱、一切骄傲和自豪,都超越了个人、超越了家庭。只要祖国强大,他就感到无比高兴;只要祖国需要,他就愿意奉献一切。
黄大年毫不犹豫地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告别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回国,并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大学期间,母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为祖国找矿为荣”的教诲,在他心里打下了深深烙印。海漂18年,虽然有些时候他不得不逆风而行,但他心中的风,一直都吹向祖国的方向。他说“我是有祖国的人”,即使没有“千人计划”,他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回来,用另外的形式报国。他的大我情怀、赤子之心、报国之志,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黄大年如此惜时不惜命,普通人或许难以理解。施一公给出了最好的解答:“大年是一个具有极其强烈的报国理想和报国冲动的人,他恨不得国家在一些重要的战略学科上,昼夜之间就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每当大家劝黄大年放下工作休息一段时间,他都婉言拒绝,“国家当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项目,一刻也不能等!”他总有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
在采访中,我们被“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的科学价值所震撼,也被黄大年的科学精神所感动。7年间,他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带领他的团队攻关夺隘,在短期内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因为他深知,真正的核心技术买不来,中国虽然拿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竞赛的入场券,但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越”的机遇。
罗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黄大年十分明白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他尤其重视教育与传承。黄大年的学生乔中坤介绍说,黄老师注重因材施教,对兴趣方向不同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让他们接触世界前沿技术,希望他们有一天能站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发出中国的最强音。
黄大年对祖国的爱炽烈如火,为了“中国梦”这三个字,他和那些志同道合的归国科学家一样,像一滴滴水,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黄大年常说,他只是千千万万海归学者中的普通一员,有好多兄弟为了祖国的事业已经倒下了,但这并不能阻挡后来者前进的决心,看着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行各业中,楷模不断、英雄辈出。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每一位采访对象,都诉说着对黄大年发自肺腑的不舍。在采访过程中,他们都是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
“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第五课题负责人、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教授流着泪说,如今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已在大庆安达创造了近6000米的亚洲科学钻井纪录,只可惜,大年再也听不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几年一直接送黄大年往返机场。听到黄大年去世的消息,他沉默很久,低声地说:“我还想再为他做点事,他的骨灰回南宁吗?我知道许多车是忌讳运骨灰的,但我不怕,我想再送他最后一次。”感动就是这么简单。任何人只要走近黄大年,都会被他一颗火热的心所融化。
黄大年的离去,更让学生们悲痛万分,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我们在地质宫采访时看到,学生们都在实验室埋头钻研。7年间,他指导了18名博士研究生、26名硕士研究生,如今马国庆博士已接过了他的教鞭。
头顶有祖国,心中有使命,黄大年把名利看得很轻。他的工作发言材料都是厚厚的十几页纸,但个人总结材料总是只有短短半页纸。学校催他申报院士,他轻描淡写地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他曾在微信群里鼓励大家说:没有深厚感情,就不会回来并喜欢上这块零下20多摄氏度的黑土地……幸运的是,回归母校与诸位知根知底的伙伴们为伍,一路走来开心愉快!走多远算多远,倒下就地掩埋。
他如战士般的豪情,正是和平年代最缺少的英雄气概!
俗话说,“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但是,如果离开了黄大年,中国进入“深地时代”可能就要推迟好多年。在采访中,我们为黄大年取得的事业成就和对祖国的巨大贡献感到由衷钦佩,又为这样一位科学家的生命在58岁戛然而止感到万分痛惜。58岁,对于一位战略科学家来说,是最好的年华,还有大把时间任由驰骋。可他就这样走了!
《我爱你中国》是黄大年生前最喜爱的一首歌,每当唱到深情处,他都泪流满面。我们翻开他的入党志愿书,找到了这一切的答案:“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入党志愿书中的万丈豪情,让所有采访的同行无不为之动容。2009年,他回到母校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党组织申请恢复他因出国而中断的党籍。从中,我们更加懂得了他的初心、理解了他的坚持。
在整理采访笔记的这些天里,《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常常在耳边响起,感动的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思绪像浪潮一样翻滚、像江河一样奔流。
你虽然走了,化作一只百灵飞向了蓝天,但山川河流永远留下了你的足迹,物探领域永远留下了你的身影,党和人民心中永远留下了你的位置。
你虽已走远,但我们不会停止怀念……(记者 吴储岐 温红彦)
网页更新时间:2018-06-28 17 Thu 赣公网安备 360481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