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教育>史海钩沉>孔子:博学多识 成风化人
孔子:博学多识 成风化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7-08-29

  勤学好知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太宰问子贡说:“你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啊?”

  子贡说:“这本来就是老天要使他成为圣人,就又使他多才多艺啊。”

  孔子听说后,没有顺杆爬,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很苦,地位低下,所以学会了很多下等的谋生技艺。真正的贵族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多啊!”

  每个人内心都有痛处,对于别人的盛赞,孔子是感伤的。因为自己少时贫贱,为了谋生活,所以学会了很多技能手艺,而真正在政治上有地位的人是不会这么多技艺的。

  孔子有哪些本事呢?

  他的第一个本事是懂音乐,而且歌唱得很不错。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孔子是一个可爱的性情中人,别人唱歌唱到高潮部分,他就跟别人一起唱。孔子还喜欢作音乐评论,他认为《韶》乐是尽善尽美的,《武》乐只是尽美,而不尽善。“尽善尽美”这个成语就来自孔子对音乐的评价。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孔老夫子认为,《韶》乐是上古舜帝时的音乐,中和醇厚,不仅美妙,而且其中蕴含的道德圆满。《武》乐也很美妙,但周朝毕竟是以武力推翻商纣,道德上不够完满。孔子对《韶》乐的推崇还在于《韶》乐令他如醉如痴。孔子是个超级音乐迷,他说自己在齐国听到《韶》乐后,三个月都品尝不出肉的味道,并赞叹: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啊!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我们无法给孔子的唱歌水平进行当时社会排名,但可以确定的是孔子非常爱好音乐,非常懂音乐,非常迷音乐,竟然听到一种音乐感受到美,痴迷到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的程度。

  他的第二个本事是擅长驾驶马车和射箭。孔子最擅长什么呢?这个不好说,根据《论语》来推断,应该是驾驶马车。

  《论语·子罕》记载: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达巷党人说:真伟大啊,孔子!学问广博到不能用一技之长来称赞他的地步。

  孔子听到这话后,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该专心于哪一项技艺呢?是驾驶马车呢?还是射箭呢?我想还是驾驶马车吧。

  我们从这段记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孔夫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弱书生,起码孔子驾驶马车和射箭这两项技艺还是比较强的,而且驾驶马车应该比射箭好。孔子遗传了他父亲高大威猛的伟岸体魄,其实也遗传了他武士家族的一系列本事。周游列国,当时交通条件不好,路上会遇到容易翻车的危险,孔子有时候应该是自己亲自驾车的。

  他的第三个本事是擅长当管理人员。在孔子二十岁时,他的贵族身份获得统治阶层的承认,于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而且孔子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孔子开始是做的什么官呢?《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地位低下。成年后,当过季氏家的仓库管理员,大概是他第一份工作,他把账务出纳做得很好。后又被提拔做过牲口管理员,牲口繁衍得很好,牛马长得很壮实。贱,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品差,当时是指地位低下。孔子虽然被认可为贵族了,却是最低级别的贵族——士。所以,孔子开始做的工作也是很卑微的,应该说孔子是从基层、底层干起来的。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时,应该学学青年孔子的精神。不要老想着自己的职位太低,而是要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这样,升职的机会反而会不期而遇。

  尤其难得的是,孔子干着低下的工作,却从来没有放弃学习。贫贱让孔子必须去从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好学又保证了孔子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变得多才多艺。孔子的唱歌、驾驶马车、射箭等才艺都是通过勤奋好学掌握的。

  修德讲学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道德不进行修养,学问不进行讲习,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自己不善的行为不能去改正,是我心中的忧虑啊!现在,很多人天天忧心的是,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大富大贵,孔子当年忧心的是道德和学问。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孔子创办私学的是为了修德讲学,教化民风,导人成才。

  在孔子之前,学校是由官府办的,国家开办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这些贵族学习的也主要是治国理政之道,因为他们将来是要继承父亲官位。

  孔子开创了私学的传统,孔子办的私学是中国最早的民办教育机构之一。其实在孔子时代,开办私学的并不只是孔子一家,还有其他人也在同时期开办私学,但他们基本都不成功,留下很大的影响的人很少。而孔子的私学是很成功的,孔子才是私学之祖。

  邓析就是当时自办私学没有成功的典型。邓析是郑国人,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办的私学是培养一种专业人才——教人打官司,就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律师学校。其实,邓析被称为最早的律师,是战国名家的鼻祖,著名的讼师。邓析的私学在当时还是很有名的,《吕氏春秋·离谓》里记载: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吕氏春秋·离谓》)

  子产是郑国的名相。他道德高尚,治国智慧也很高超。子产治理郑国,邓析不服,极力刁难他,处处要显示出自己比子产高一筹。邓析的具体做法就是教人打官司,寻找法律的漏洞,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聪明,也是混碗饭吃。他知道,子产是有德名相,向来以理服人,不会对自己动粗。抓住了这一点,邓析做事就更是肆无忌惮。邓析教人打官司的收费标准是:学习打大官司要送一件上衣,学打小官司要送一件短衣裤。因为邓析的名气,为学打官司而献上上衣、短裤的人不计其数。邓析办学一度是很成功的。现有的文献记载,也只是说孔子弟子三千,邓析的学生可能超过孔子。

  但邓析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最终还是做了子产的刀下鬼,真应了孟子的那句话:自作孽,不可活。邓析开办私学,不讲仁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颠倒黑白,扰乱律法,败坏民风。《吕氏春秋·离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洧河发了大水,郑国有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淹死了。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家人得知后,就去赎买尸体,捞尸人的要价很高。于是,富人家属就来找邓析,请他出主意。邓析对富人家属说:“你安心回家去吧,捞尸人只能将尸体卖给你,别人是不会买的。”于是富人家属就不再去找捞尸人买尸体了。捞尸人着急了,也来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们说:“你放心,富人家属除了向你买,还能向谁买呢?”

  我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邓析是两家通吃。邓析的目的是赚钱,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如果社会没有什么矛盾了,邓析及其学生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邓析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郑国大乱,民口喧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吕氏春秋·离谓》)

  郑国大乱,民怨沸腾。一个是非观不明确的社会,人们就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子产终于下了狠手,把邓析杀了,并戮尸示众。邓析一死,邓析的私学也就偃旗息鼓了。邓析才华出众,子产当官厚道,我们知道孔子对子产的德行是很推崇的。然而,厚道的子产杀邓析,是因为邓析扰乱社会,当然他办私学方向也出了问题。

  孔门私学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办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做仁人君子,使民风更为醇厚,同时给各国政府提供治理国家的咨询。这也是孔子走到哪个国家,尽管没有受到重用,但都受到很高礼遇的重要原因。孔门私学重要的贡献是使平民有了进入贵族统治阶层的机会,打破了当时社会出身定终生的宿命,开启了人才向上流通的通道。人们可以在孔门看见向上走的希望,接受道德的洗礼,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孔门兴盛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真谛。(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辑 钟国兴,《求是》杂志社编辑、中央党校博士 陈有勇)

  
版权说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共瑞昌市纪委 瑞昌市监察委员会主办 备案许可证编号: 赣ICP备14005189号

   网页更新时间:2018-06-28 17 Thu    赣公网安备 36048102000102号